今天是:

系史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系况简介 >> 系史文化 >> 正文

系友列表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9日 14:56 点击数:

艾 兴:

两院院士。 1948 年毕业后,在母校机电系工作至 1953 年,因全国院系调整,于 1953 年 9 月分配到山东工学院工作至今。山东工学院于 1984 年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 他仍在机械系长期从事机械制造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十几年来,主要是科研和指导研究生,几十年来为祖国的教育与科学事业尽了一份责任。


葛文勋:

葛文勋教授祖籍福建上杭,1946年毕业于华人策略hrceluebbs,在校时曾两次获得嘉庚奖学金。毕业后赴中国台湾工作,任职于电信管理局,曾负责主管花莲超短波电台,在花莲大地震时, 该台成为唯一对外通讯电路。1954年赴美深造,于1956年、1959年在凯斯工学院连续获得电机硕士、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78年,凯斯工学院与西储大学合并成为凯斯西储大学, 葛文勋继续在该校电机与生物医学工程系担任教授。1993年退休,改任退休荣誉教授,继续指导研究生,开展微机系统及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在他4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曾指导185名研究生, 在刊物上发表论文124篇,会议论文200余篇,有18项专利,一半以上已在医院及工厂中使用。他的论文涉及面广,有固态物理、微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生物医学电子及自动控制等。


何宜慈:

1944年毕业,1945年秋,重返长汀,担任机电系助教。抗日胜利后于1946年赴杭州之江大学担任讲师。1947年入中国航空公司服务,1949年春调职中国台湾。1956年赴美入萨师母校斯坦福大学留学, 获硕士学位后赴西雅图波音公司任职,旋又返校续学获电机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63年1月应聘到IBM公司纽约州East Fishkill实验室担任顾问工程师。在IBM工作16年来,共获美国专利34种。 1979年春离开IBM返台担任国科委副主任委员,负责新竹科学园区的筹建,并兼园区管理局第一局长,园区为中国台湾的经济腾飞做出重大贡献。在国科会工作九年, 其间曾兼任中国台湾资讯工业促进会(资策会)执行长,从事资讯科技工作。1988年资策会与IBM公司合作投资成立宏慧科技公司(后改名宏腾),从事软件、硬件开发业务,由他担任总经理,至1991年退休。


苏林翘:

两院院士。毕业后赴中国台湾在电力公司实习和工作一年, 1948年赴美升学,在乔治亚理工学院肆业,1949年获得硕士,1954年获得博士学位,即由原校聘为助理教授,1970年升为 特级教授(相当于母校的部聘教授),1994年正式退休,现仍在原校执教。在教学过程中除授课外,带过硕士研究生十名,博士生15名,发表技术文章约70篇,著有6本工程教科书, 多属于电网理论和模拟式滤波器方面,此外也编写过计算软件和习题集本。


阙端麟:

半导体材料专家。福建福州人。1951年厦门大学毕业。浙江大学教授、高纯硅及硅烷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64年在国内首先用硅烷法制成纯硅及高纯硅烷;负责并领导了极高阴硅单晶的研制, 并成功地研制出探测器级硅单晶,在硅单晶电学测试方面,进行了新的测试方法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双频动态电导法和间歇加热法测试硅材料导电型号;发展了单色红外光电导衰减寿命的测试技术和理论, 研制生产了仪器,使硅单晶工业产品寿命测试仪全部国产化。80年代,首先提出用氮作为保护气直拉硅单晶技术,生产出优质低成本硅单晶,开避了微氮直拉硅单晶基础研究工作。


张启先:

机构学及机器人技术专家。江苏省靖江市人。1925年8月25日出生。194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学士学位。1962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多科性工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博士学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机械工程学报》编委会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国内最早发表专著《空间机构的分析与综合》, 倡导了空间机构学的研究。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空间机构位移分析和专利发明三叉杆滑块式等角速万向联轴器等成果。率先突破传统机构学范畴开展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负责主持了 七自由度机器人、新型三指灵巧手、基于多传感器局部自主的机器人臂与灵巧手集成系统、新型擦窗机器人等项目,在国内外颇有影响。


陈一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建福州人。1930年出生,1949年考入厦门大学航空系。航空工业部603所总设计师,被新闻媒体誉为“飞豹飞机之父”。


......